用邏輯改變世界
Davina

是誰偷走了我的邏輯?

覺得自己的邏輯不錯,別人卻不這樣認為?不懂別人的邏輯是誰對誰錯?邏輯好與不好的差別是什麼?要如何驗證自己的邏輯是否正確?為什麼我的邏輯思維會有缺陷?是什麼防礙我進行邏輯思考?

本文試著點出邏輯思維可能出現的盲點,希望幫助有心學習的人審視自己的思想脈絡。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格特質,這些特質與過去經歷,造就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個人思想。這些想法都是屬於我們的一部份,「存在」每個人的心中,沒有正確與否、對與錯的問題。但是,「邏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正如數學可以寫出正確答案,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符合邏輯才是正確。也就是說,只要邏輯推論合理,就可以視為邏輯上的正確。

💡 想法沒有對錯,但邏輯有。

邏輯學從古代就出現在哲學領域,直到19世紀才發展出數學的應用。由此可知,邏輯學講的是一種思考方式,就是我們所知的邏輯思維。21世紀先進國家都鼓勵人們加強自己的邏輯思維,因為他們發現邏輯思維對人類的進步有幫助。以個人來說,在這個資訊爆炸真假資訊充斥的年代,邏輯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減少被欺騙的機率。在應用領域上,透過邏輯性的推論,可以做到一些簡單的預測,幫助我們做決策。不過,人類大多數的時候都不是運用邏輯在思考事情,它並不屬於人類本能的行為,因此才會被作為人才培育的項目來推廣。

💡 邏輯是一種思考方式,但人類通常不是用這種方式在思考。

什麼樣的想法才稱得上符合邏輯呢?既然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擁有不同邏輯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例如「想花錢但是不想工作,所以找個有錢人結婚。」「想花錢但是不想工作,所以在家裡當啃老族。」兩者雖然做法不同,但是都能夠達到目的,因此邏輯上是正確的。以數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兩個不同的公式,但是都可以執行。「想花錢但是不想工作,所以去當流浪漢。」這就是個不符合邏輯的思維,因為流浪漢雖然不必工作,但是無法達成可以花錢的目標,所以邏輯不成立;公式雖然寫好,卻是個無法使用的錯誤公式。

💡 不同價值觀會引導出不同的邏輯思維;能夠達成目標的邏輯才是正確的。

是否還記得數學考卷上的應用題?解題之前要先閱讀題目(目標),再寫下公式算式(達成目標的方法),最後是算出結果(執行)。這裡可能產生錯誤的地方有二個,第一是公式算式寫錯(方法錯誤),第二是計算錯誤(執行錯誤)。因此,邏輯思考可能發生錯誤的地方也能簡單分成這兩種,本文稱前者為「計劃階段錯誤」,後者為「執行階段錯誤」,兩者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小偷。

💡 邏輯思維可能會在計劃或執行階段時產生錯誤。

Photo: Alexander Minto

執行階段的邏輯小偷--情緒

我的爸爸是個疼愛子女的人,但絕對不會溺愛孩子。小時候校外教學想跟爸爸討零用錢,要盡量找他心情好的時候開口,成功率才會高。「小孩子出去玩,就是要玩得開心嘛。」他的想法大概是這樣。但若是在他心情不好時開口,他可能會想「小孩子出去玩,花那麼多錢做什麼?」便回絕了我們的請求。同樣都是「小孩子出去玩」,心情不同就會有不同解讀,那個才是符合邏輯的呢?從邏輯思維的角度來看,符合目標才是正確的,否則僅管公式正確,不符合題目仍然拿不到分數。以我爸的例子來說,平常的心情也會願意給小孩子零用錢,因為孩子過得開心是他的目標,只要情況合理他是很大方的。但是當他心情不好時,情緒會使他產生誤判,做出不符合他目標的行為。無論是那一種想法(公式)本身都是沒有對錯的,但是當你套用在不同的目標上,就會產生對錯的問題。

有位先生每天都很努力上班工作,問他這麼努力賺錢的目的是什麼?他的回答是為了讓妻小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有一天,他在上班時受到主管不合理的對待,心中有氣。回家之後,妻子一如往常替他準備晚餐,卻被他大發雷霆罵了一頓……。對妻子來說,辛苦準備晚餐結果被老公罵能感到幸福嗎?這是個符合先生目標的行為嗎?想必是不符合的,只是先生需要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親人常常就會成為宣洩的對像。「我知道自己不對,但就是無法控制。」面對情緒小偷只能透過反省來抵制,不過有的人反省很有效果,只要一次就不會再犯,有的人則是怎麼反省都沒有效。雖然沒做過研究,但我認為反省深刻的程度跟反省的效果一定是正相關。「對不起我不該大聲罵人。」跟「我不該大聲罵人,因為這不符合我的期望,會使我的目標變得更遙遠。」相比,想必是後者更能改變人的行為。反省的人是否有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件事對他的實際影響才是反省的關鍵,否則只是流於表面而已。關於反省技巧的細節可以參考《如何反省》,本文的重點在於,透過邏輯思考才能確認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目標,才能判斷自己是否被情緒綁架、是否需要調整。對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說,宣洩情緒才是最重要的,反省是沒有必要的事。事情的對錯不是邏輯思維考慮的重點,是否符合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Photo: Derek Hatfield

計劃階段的邏輯小偷--成見

我的心情很平穩,邏輯也很好,想事情就一定符合邏輯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一個良好的邏輯思維態度是:要不斷質疑自己的邏輯是否合理正確,一旦發現錯誤或是有更好的思維,就要改進。這也是一種謙虛的態度,謙虛不是為了美德,而是為了使自己能夠進步;如果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就不會察覺自己不足之處。邏輯好的人在不受情緒干擾的情況下,邏輯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因為有個更大的小偷在影響我們--先入為主的成見。價值觀會影響我們的思維,但這個思維卻不一定符合邏輯,而所謂的價值觀在沒有經過審視的情況下,通常會形成一種成見。比如說,「男主外女主內」就是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在古代是有邏輯的,畢竟出外打獵還是以男性為主。可是到了現代社會,這種觀念還有邏輯可言嗎?受到這種價值觀的影響,有些人就會覺得女生應該在家煮飯帶小孩,男生就應該外出賺錢養家,這就是一種成見,它會在看不見的地方影響我們的思考與決策。

不同價值觀會引導出不同的邏輯思維;能夠達成目標的邏輯才是正確的。倘若個人的價值觀無法引導出「能夠達成目標的邏輯」會發生什麼事呢?一種可能是目標永遠無法達成,另一種可能就是要進行價值觀的重新塑造,然而,後者無論是對個人或社會來說,都是個困難的任務。有的人一輩子都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僅管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守護的是什麼,為了捍衛自己的價值觀甚至會和其他人產生衝突。大部份人的價值觀都是躺在他們大腦深不見底看不見的地方,大腦無法感知(awareness)它的存在,卻受到它的影響。當事件A產生時,我們會有C的看法,卻沒注意到中間有個B存在,也就是價值觀,因為有B,所以才會有C的看法出現。透過邏輯思考才有辦法發現中間的問題,A→C是不符合邏輯的,只有A→B→C才符合邏輯。

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但它可能是有問題的,而且我們又感覺不到它,該怎麼把它找出來呢?我的方法是:當我出現一個想法時,我會問自己為什麼這樣想?我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我沒有什麼目的,為什麼我仍然堅持這樣想?原來我的想法是受到這個價值觀的影響,這個價值觀值得我支持它嗎?如果我不想支持它,該如何修正這個價值觀?不斷地向自己的大腦詢問,把隱藏的價值觀挖出來、攤開來看,問自己要不要繼續保留這個價值觀。邏輯小偷是成見而不是價值觀,只是成見可能是價值觀的產物。價值觀一樣不該用是非對錯來評論它,而是問自己喜不喜歡想不想接受它。例如對一個只想做家庭主婦的人來說,男主外女主內就是很棒的價值觀,只是你必須確定自己是真心喜歡當家庭主婦,而不是單純受到價值觀的影響才想當家庭主婦。一旦你明白自己價值觀與想法之間的關係,成見就會失去生存的空間。

Photo: S.J. & Jessie Quinney Library

即使解決價值觀的問題,也不代表我們一定沒有成見。比如說教育和經驗會影響我們的看法,因此也有可能產生成見。成見是指先入為主的觀念,也就是說它不是根據事實客觀推論之後產生的想法,如果你非常清楚自己推論的邏輯,那麼它就不算一個成見。比如說,我們會覺得「科班生基本的東西應該要會」,這可能就是一個成見。當有個陌生的新人來時,不看他的表現就認為他應該要會,甚至發現對方不會時就暴跳如雷,那就代表我們已經被成見綁架了。我們既不知道他的過去,也不知道他的求學狀況,什麼是「應該」?邏輯思維對這個詞要特別注意,沒有什麼東西是不需任何理由就應該的,即使我們有一套解釋的理由,也要確認理由與推論之間的邏輯性。我們都知道學生不是每個人考試100分,即使100分也不知道考題如何、有沒有洩題作弊、學生是不是用背的而不是理解的,可能的情況實在太多,所以怎麼會有應該怎樣的事情存在?前面那句話應修正為「科班生基本的東西通常都已經會了」才是比較適合的說法,我們能夠理解並且接受這件事不是100%的事情。

除了自然產生的成見外,有些成見可能是別人灌輸給我們的,其中最顯著的代表就是媒體。廣義的媒體是指我們接收訊息的管道,如果你每天打開電視、報紙、網路上都告訴你地球是平的,久而久之你就會相信地球真的是平的。最近我在學習一種新的程式語言,這個語言的社群很活躍,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社群網路上散佈這個語言的美好訊息,看久了也會覺得:哇~這個語言真棒!可是它真的那麼好嗎?難道它沒有任何缺點嗎?當然是不可能的。即使我不知道它的問題,按照正常的邏輯想也知道每種東西都有它的優缺點,所以當我看到有文章批評它的缺點時,就能理性地判斷他說的是不是對的,是不是我應該注意的問題…等等,而不會被成見蒙蔽了雙眼。既然媒體屬於訊息通道,就代表它能夠被控制(參考電影 《脫歐:無理之戰》)。從古代就有散佈謠言的策略存在,例如「敵軍是我軍的10倍,我們一定打不贏」的謠言,可以影響士兵的士氣,它的原理其實就是灌輸這個成見給士兵,導致士兵無法盡全力打杖。

成見很容易產生,卻不容易消除,可以說是邏輯思維的大敵,所以一開始我才會說,要不斷質疑自己的邏輯,保持這樣的態度才能在成見產生時盡早消除。成見為什麼不好?因為它可能不是我們理性選擇下的想法(男主外女主內)、不是符合現實的事情(謠言),甚至可能會阻礙我們成功達成目標(送禮給女生還是交不到女朋友)。動腦很累,所以人類天生不喜歡動腦,但若不動腦就只好受成見控制。事實上成見也是人類天生的保護機制--為了節省腦部的運算,以電腦來說就類似快取(cache)的功能吧,只是人腦很難清除,甚至有些人的快取一輩子都不會更新改變。

邏輯思維講的是思考要符合邏輯、有脈絡可尋。當人們開始用邏輯思維思考時,發現有小偷使我們的思考不符合邏輯,而且這些小偷出自人類的本能,非常難以抗衡。為了抵禦它們,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逐漸形成,它成為對抗邏輯小偷的手段。雖然這段劇情是我自己腦補的,不過還算合理,歷史的時間軸也吻合。上面提供抓小偷的方法,無論是情緒或成見,也都出自批判性思考,而不是邏輯思維的理論。邏輯思維是批判性思考的必要條件,批判性思考則是邏輯思維的充份條件,這樣的推理就能解釋為何兩者的關係如此緊密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邏輯,在沒有情緒成見的影響下,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有不錯的表現。因此邏輯思維到最後只是比看誰最不容易受到情緒與成見的影響,最能客觀中立理性分析。覺得邏輯思維遇到瓶頸?那就試著揪出你的邏輯小偷吧!

ps.專業上會以偏誤來描述成見,想要看科學家如何用數據輔助釐清偏誤,可以參考《真確》這本書,不過這就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了。

徹底改變人際關係的三步驟(3) 給身邊的朋友正向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