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邏輯改變世界
Davina

看坂本龍馬談國際觀

最近在閒暇之餘,看了坂本龍馬的日劇。早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他是個歷史名人,卻不曾去了解他的角色,直到看了影片才終於略之一二。

坂本龍馬是德川幕府末年的維新志士。他身為下級武士(鄉士),小時候在土佐遭遇許多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一直在思考該如何才能改變這種階級關係,但是卻沒有頭緒,只能任憑上士羞辱。到了美國黑船來航時,親眼目睹的美國船支對他造成無比地震撼。從此以後,龍馬開始四處向人請教國際情勢,了解到新時代的戰爭不能僅依靠武士刀,而要有強大的海軍。後來幕府放任外國對日本進行經濟侵略,又廢止海軍的培訓,因此龍馬認為日本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推翻幕府。為了推翻幕府,他促使原本仇視的薩摩藩和長州藩組成「薩長同盟」,打敗了幕府的軍隊,也因此終於獲得土佐藩上士的認同。歷史上大部份都是透過戰爭開拓新時代,但是他希望幕府將政權歸還給朝廷(大政奉還),因此提出「船中八策」,後來成為維新政府綱領的藍本。

在看這部片子的過程中,我開始思考關於「國際觀」的事情。什麼是國際觀?我們為什麼要有國際觀?現在教育大力提倡學生要擁有國際觀,其實是因為企業人才的需求,所以多數人談論國際觀時,是以商業作為考量,甚至要了解國際政治情勢,才是擁有國際觀的表現。

「台灣人普遍缺乏國際觀」似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對於沒有要做跨國事業的人來說,他為什麼要有國際觀呢?知道她國的政治文化可以做什麼?老實說,多半沒什麼用處。所以我覺得實在不該責怪這些人。

所以說,國際觀其實不重要嗎?不!它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從龍馬的故事就可以看得出來。坂本龍馬之所以知道海軍的重要,能促使維新政府的建立,都是因為他擁有了國際觀。明治維新是因為有一群具備國際觀的人努力不懈,才能夠成立的。

但是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現在已經不是工業革命時代了。

在看了坂本龍馬的故事之後,我突然覺得國際觀這三個字太狹隘了。因為這項能力是以商業作為出發點,所以才有了這個名詞,但是這個詞彙卻限制了我們的思維!

國際觀何等的重要啊?它甚至能撼動整個國家!

如果不以商業作為考量的話,倡導國際觀為的就是不要閉門造車,向她國學習。但是只有單純的學習是不夠的。比如說台灣有很多的政策是向國外學習,但是有時會以失敗收場,這其實是因為文化上的差異所導致。所以講到國際觀,就一定會強調了解文化差異的重要性。人民有了國際觀,才能夠監督政府的作為,使國家更進步、生活更順利。除此之外,這個「世界是平的」。在外國發生的事情很多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台灣,所以要有國際觀才知道這些事件的始末,甚至得以洞燭先機創造利益。

站在教育的立場,實在不應該從商業的角度看事情。出國或是英語能力其實都不該和國際觀畫上等號。國際力應該是包含國際知識(無論新舊,範圍根據需求而定)、接受新知的能力(不要畫地自限)、還要能夠包容不同文化,了解歷史、文化與現代之間的關係。

我們該如何培養國際觀呢?我想最適合用來訓練國際觀的課程就是歷史課了。考試如果不是考單純的記憶,而是歷史之間的關聯性,甚至使用申論題測驗,相信絕對能訓練國際觀的。不過出題真的要非常小心才行,測驗不該存在意識形態。例如以前曾經看到網路上流傳一張考卷,簡答題問日治時期台灣人民的心情,結果學生寫了一個字的髒話。簡答題這種題型比較適合名詞解釋這種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上面這題只能出申論題。因為並非所有的人民都厭惡日本統治,日本在台灣的統治固然問題很多,但也不是毫無優點,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建造台灣鐵路的就是日本人。學習歷史的時候必須要保持中立,了解左右兩派的立場,才能夠看清史實。像這樣具有意識形態的問題,就像是在暗示學生要反對管束自己的人,鼓勵鬥爭ㄧ般,非常危險。如果要問日治時期的人民思想,應該是問台灣人為什麼要反抗日本才對。這個問題可以不斷延伸下去,一環扣著一環。

至於已經脫離基礎教育的人,可以先培養接受新知的能力。接受新知的能力包含二個部份,技巧上如何迅速取得與吸收新知?情感上能否接受與認同?年齡越高的人通常越無法接受新事物,就算知道有這件事情,但若無法接受就和不知道沒有什麼兩樣了。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沒有持續充實自己,就等於是倒退。

在了解新事物之後,還要學會溝通與包容。溝通與包容是我們生活的基本技巧,放大到國際間時,溝通的基礎就是要先了解對方的文化與歷史,才能知道他們思想的來由。日本幕府末年的長州藩為什麼能夠帶頭領導推翻幕府呢?薩摩藩就算和幕府衝突,也不敢輕舉妄動。其實是日本戰國時代的長州藩主毛利輝元反對德川家康而被減封,因此歷代藩主皆與德川幕府不睦。溝通首先要知道的就是對方「為什麼這麼想?」,尋求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合宜的解決方式。也是有了溝通與理解之後,才可以做到包容、接納對方。委曲求全絕對不是包容的典範,理性上雖然接受了,但若情感上無法接受,遲早會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想到這裡,就覺得國際觀其實也沒有那麼遙遠。它只是把生活的區域擴大到全世界而已,基本概念仍然是不變的。想要增進自己的國際力,其實從生活做起就可以了。

批判性報告教學實記 修行是成功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