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邏輯改變世界
Davina

你可能不知道的團體真相

我和一群朋友經營了一個社群,但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該如何經營,或是做"對社群有益的事"。

即使是交往中的男女朋友,不自覺地做出傷害對方的事都有可能,更別說是友誼建立的社群了。

只要集合兩個以上的個體,都能稱為團體。如果你希望這個團體好,到底該怎麼做呢?

所以我試著寫了這樣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對團體的運作有多一點的了解。

良好的團體中,其成員都具備高度的向心力:團體裡是沒有個人的。

什麼是向心力?什麼樣的行為是向心力的表現?其實這是個很模糊的概念。男女朋友交往,撇開劈腿不談,彼此對這個兩人團體都有向心力,請問他們一定能修成正果嗎?

或許有人說,向心力就是"替團體著想"。可是我們都知道,當情侶間出現「我是為你著想」的對話時,常常也是開啟吵架的鑰匙……這對團體來說真的是"好"的做法嗎?

嚴格說起來,對管理者來說,成員心中的想法不重要,只要他們的"行為"不會影響團體,能夠使團體朝預期目標前進即可。

所以公司可以不用管你們有沒有向心力,只要用薪水束縛你們,用規定來規範你們的行為,這樣公司(團體)就能夠運作。

當然,一個團體要強大,向心力仍然是必須的。只是大多數的人其實並不清楚,對團體來說需要的是"因為有向心力而產生的行為",而不是向心力本身。這些行為可以為團體帶來更多的向心力,如此產生正向循環。然而,即使有向心力,錯誤的行為對團體仍然會造成傷害。

當你重視一個團體,希望這個團體能越來越好的時候,你應該思考的是:這樣的"行為"對團體來說是好的嗎?

這個答案對每個團體來說都不一樣,而且人們的行為可以有千百種,很難一一舉例。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去判斷呢?

試著去理解「團體裡沒有個人」這樣的觀念,當你在處理、面對與團體相關的事情時,把團體放在個人的前面,站在團體的角度看事情,自然就會知道該怎麼做了。

前提是你必須非常清楚、瞭解該團體的核心理念,知道團體需要的是什麼。

假設你生在一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你知道家裡需要錢(前提),於是你犧牲自己玩樂的時間甚至求學的時間去打工來貼補家用(無論是你自願或家人逼的)。這就是團體沒有個人的表現。

有些團體使用少數服從多數來決定事情,但無論團體的指揮是用什麼方式產生,當一個人服從指揮的時候,他自己的想法就不重要了(會被團體忽略)。團體需要的是"服從指揮的行為"。

為了達成團體目標而暫時忽略個人意志與情緒,這就是對團體有利的行為。

當你有這樣的觀念之後,同時也能夠用它來預測一個團體是否能前進,或是走向毀滅。它可以是我們行動的準則,也可以是評斷團體的一項指標。

如果你在一個團體裡看見許多"個人"意志與行為,這就會是團體衰敗的原因。

如果你看不見團體裡的個人,只有看見大家互相合作為了團體而努力時,這個團體就會成長。

團體裡的每個人都願意聽從指揮,這個團體才有力量才會強大,否則就只是一盤散沙。

既然你有能力使一個團體往好的方向前進,也代表有能力讓一個團體逐漸瓦解。

也就是說,當你懂得這些道理時,就具備操控一個團體走向的基本能力了(當然具體的控制方法還牽扯技術上的問題,所以也沒那麼簡單)。

領導者有權力決定如何管理團體:成員在團體中的權力是領導者給予的。

無論團體領導者產生的方式為何,當他擁有管理團體的權力時,成員在團體中的權力將反過來由領導者給予。

以台灣的街頭藝人證照制度舉例,即使台灣是民主國家,但是當街頭藝人證照制度被訂立出來後,人民就沒有隨意上街頭(在沒有證照的情況下)當藝人的權力了。

私人建立的團體就更不用說了,當你對公司的體制有意見時,能直接向上司反應嗎?這要取決於公司的領導人,有些公司可以,有些不行。

當上層訂下規定的同時,也決定團員在團體中的"權力"。例如在某些公司中,禁止員工攜帶智慧型手機,也就是說員工在公司裡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權力。

當然,團體中的規定一定有其訂立的原因,即使只是為了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影響團體的規定並不一定是"明文規定"的。

有形無形的規定會成為團體的風氣,而團體風氣的形成,則可能在有意識與無意識中產生。

比如說在甲單位,處理事情的結果沒有立即回報,上司就會詢問。這無形中就形成一個壓力,即使沒有明文規定。乙單位的上司不會主動要求回報,於是形成的風氣就與甲不同,即使它們是在同一個公司。

這就是一種無形的規定,在甲單位裡,上司不允許下屬拖延。所以對甲單位來說,處理向心力的方式就會與乙單位不同(畢竟風氣也不同)。

我們可以從這些有形無形的規定中一窺領導者的立場、態度。另一方面,若團體有複數的領導者,這些規定也有可能與台面上的團體理念相違背,因為每位領導者的處事不同。

無形規定所形成的風氣,往往比有形的規定更具有束縛力,因為規定是訂給上司看的,下屬心裡不一定服從。可是人們對於沒有形體的風氣卻往往會盲從。這與社會價值觀是一樣的道理。

對領導者來說,維持風氣比訂立規矩更重要,但也更困難。因此在風氣培養出來之前,領導者只能用規定或其它手段使成員服從。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團體理念以及有形無形的規訂中,得知領導者想讓團體成為什麼"樣子"(即使不懂前面複雜的道理,人們憑著本能經驗還是有辦法知道,所以一般來說也不需要特別去理解那一層)。

身為團體一份子的你要怎麼做,是以個人利益(從團體中獲取有形無形的利益,即使只是一份團體認同感)優先還是團體優先,就是各自選擇。

至於領導者,要處理的問題可不止這些……

修行是成功的手段 死刑、廢死與反廢死